主页 > 爱情攻略 > 内容

情感以虫鸣秋

发布时间:2025-02-20   来源:网络    
字号:

情感以虫鸣秋

晚餐后,情感如山,天色尚早。陪伴母亲漫步小径,悠然助消化。玉米地中,农作物散发着成熟前的气息,土径两旁,杂草与野菜繁茂,马齿笕与灰灰菜已显老态,昔日繁花今已结籽。

漫步于林间,忽闻脚下杂草丛中传来阵阵蝉鸣,妈妈轻描淡写地说:“小虫子的歌声响起,这才算是真正的秋天。”往昔,四季更迭,皆由花草、树木、鸟虫所定。

上月,我外出旅行,夜宿兰考,酒店八楼成了我的栖身之地。临睡前,女孩指着木地板惊叫:“有小虫子!有小虫子!”那怯生生、孤单的身影,闯入者竟是一只圆口胖脑的蟋蟀。我小心翼翼地将其拈起,置于窗前。女孩因恐惧而难以入眠。我轻声安慰她:“难道你忘了《诗经》中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蝈蝈入我床下’?蝈蝈,即蟋蟀,诗经中的小虫子,早已提前来到我们的床下,它曾是你的儿时伙伴啊。”

青春年华,农家小院,屋畔瓜豆竞相生长,菜畦相映成趣。小昆虫穿梭花间草丛,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虫鸣之夜,月色皎洁,蝉声悠扬,如小令般婉转,似唐诗宋词般阔亮。其声悦耳轻柔,纯净明净,为宁静的乡村增添无限生机。

餐后至临睡前,父母随性而玩,孩子们成群结队,穿梭于村东至村西,咚咚咚的嬉闹声将夜晚的村落化作一串璀璨的项链,而我们,便是那紧密相连的珍珠。

晨鸡未啼,潮水已半退,豆腐花村中,草虫鸣声悠扬。井畔、废墟旁,灶台边、墙角处,蟋蟀、纺织娘等,初时静观,声声细语,紧张而犹豫,似琵琶短弦,洞箫音调不谐。渐次,鸣声汇聚,连绵不绝,如山雨倾盆,激昂慷慨,起伏迭起,终夜不息。夏夜秋虫呢喃,情感文章中,一曲清歌,韵味何其深远?天涯游子深知,“虫声唤客客难眠,几人闲话清景旁”;闺中思妇明了,“暗窗边,喓喓草丛里”;青衫书生感悟,“菊影半帘酒香浓,虫鸣四壁伴书灯”;昌黎先生更是深知其意,“鸟鸣春,雷鸣夏,蝉鸣秋,风鸣冬”,他以“鸣”字巧妙描绘四季更迭,亦含蓄表达对友孟郊的同情。

秋虫吟唱,千古情韵绵长。其声悠扬于故纸黄卷,萦绕于字句之间,流淌于文人墨客的笔锋之上。

秋虫吟唱于汉乐府,歌咏于《诗经》篇,回响于古典诗词间,悠扬于五柳先生的竹篱之侧,杜工部的草堂之畔,以及蒲松龄聊斋故事之中。

秋虫的乐章,舞台设于宁静小乡村,悠扬鸣唱,镌刻于众人的童年记忆深处。

秋虫喧闹,情感堆积,秋树日渐稀疏。频返故里,草间寻得一丝倦意。蝉鸣清脆,心田涌动新绿。夜深灯残,虫声悠长,秋意渐浓。村舍随虫鸣稳立,时光深处,不急不躁。

精彩图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