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法定婚龄?虚报婚龄将面临何种后果?
本文详细阐述了结婚法定年龄的具体规定,并对虚报结婚年龄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旨在为对这一问题存有疑惑的朋友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结婚法定年龄是多少
《婚姻法》第六款明文规定:法定婚龄,男性不得低于二十二岁,女性不得低于二十岁;同时,提倡并鼓励晚婚晚育。
为彰显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我国《婚姻法》明确,民族自治区可依据自身民族特色,对法定婚龄实施灵活调整。婚龄规定虽具广泛适用性,但在特定情形下,法律亦赋予对婚龄作出特殊规定的权限。
例如,鉴于我国多民族特性,婚姻法第五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可依据当地民族婚姻家庭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变通规定。”当前,我国部分民族自治立法机构已对法定婚龄作出调整。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及部分自治州、县,将最低婚龄定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然而,此类变通仅针对少数民族,汉族居民则不受此规定影响。
中国香港法定结婚年龄是16周岁。
台湾地区法定婚龄为二十岁。男性在父母同意下可降至十八岁,女性则可降至十六岁。
在澳门,年满十六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若欲结婚,须征得父母双方或监护人的同意,亦或需获得法院的批准。
二、虚报结婚年龄如何处理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八款明确指出,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须如实地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交本条例所规定的相关证件与证明,严禁隐瞒事实真相。若婚姻登记机关发现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规定的行为,或登记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情形,将宣布该婚姻无效,并收回所骗取的《结婚证》,同时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此规定昭示,故意虚报年龄、采取违法手段结婚者,将面临法律责任。
婚姻的本质属性与社会要求规定,唯有适龄者方能具备适宜的生理与心理条件,进而履行夫妻职责,肩负起家庭与社会的重任。尽管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结婚的权利,但并非所有人均能成为婚姻关系的主体,唯有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者,方享有结婚的权利。国家持续倡导晚婚,青年男女可在自愿原则下,结合自身情况,适时推迟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