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感情20年后的相遇
我的童年,在理智与感情的交织中,度过于北京南边的一个小县城,那是我情感线的起点。
三年级时,一位宛如天使般纯洁的少女苏娣,悄然融入了我的班级。自此,我们同窗共读,日复一日,直至放学归家。
昔日我顽皮无赖,然而每当与苏娣相伴,我却变得腼腆害羞。
六年级的情人节,我与友人们互赠信用卡,却疏忽了苏娣。归途中,她沉默寡言,临别之际,从包中取出一款淡粉色信封,递至我手,便转身越过了马路。
我急切地奔向卧房,轻柔地用水果刀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精心制作的手工信用卡,封面上绘有萌态可掬的小熊,头顶闪耀着璀璨的星星,周围环绕着众多红心图案。
轻启信用卡,其内以浅蓝色强力胶巧妙拼贴出“我喜欢你”三字,感情线之上,更是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荧光屑。我凝视良久,约莫半小时,方才将其小心翼翼地藏于书桌深处。
那晚,宏大的亲哥哥意外发现了这张信用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宛如发现了新大陆,迫不及待地与众人分享。我和苏娣则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无奈地分道扬镳,各自走在马路的两侧。
一周之期,父亲调任他乡,无奈之下,我们全家携老带幼,踏上了迁往河北的新征程。在班级为我举办的告别晚会上,我整夜凝视着苏娣,她的眼眸中也闪烁着泪光。
归途的车厢内,苏娣再次坐到了我的身旁,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一路相伴。
步出车厢,我抵达了苏娣家的楼下,她回首间泪珠滑落。那忧伤的眼神触动我心弦,我强忍内心的痛苦,“苏娣,”我紧握着她冰冷的双手:“保重。”苏娣在我脸颊轻吻,泪眼朦胧地穿越了马路。
恰如此,我与苏娣相隔,二十载春秋,她那娇小而灵动的身影,始终在我心间徘徊。
2008年七夕,公务在身,我乘机远行,凝视窗外流云,心中忽生奇想:或许该去寻苏娣?这非一时冲动,我坚定信念,无论命运之翼将她送往何方,我都将追寻她的足迹。拨通旧日同窗的电话,却一无所获。
不久后,我的刑事辩护律师建议我联系“找寻”企业寻求帮助。电话刚挂不久,我便迅速收到了苏娣提供的详尽地址及联系方式。
令我咋舌的是,苏娣竟也抵达了河北,更巧的是,我们同处一城。我心中不禁疑问,是否真的该与她相见?那些深藏的美好回忆,会不会因现实而变得凄凉?然而,若就此止步,我的余生恐怕将如同徘徊在悬崖边缘,难以找到安宁。
未曾拨通苏娣的电话,仅以文字倾诉,方能详尽表达,免得慌乱。理智与情感交织,“亲爱的苏娣,”我提笔轻语,“愿你尚未将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