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谁为你做羹汤
在情感与婚姻的交融中,烹饪佳肴的往往是王先生。他将烹饪视为传递爱意的方式——每逢礼拜天清晨,他不顾辛劳,从京城西北疾驰至东北,于小艾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匆忙选购食材,踏入家门便开始“咚咚咚咚咚”地鼓劲烹饪。
婚后携手,共筑家庭,小艺心中不禁思忖:难道家务事总该由男士独揽?王先生婚后厨艺大进,炒烩煎炸,鱼儿瞬间化作糊糊,美其名为“鱼头汤”。羊肉汤中香辛料纷至沓来,炖出一锅模糊不清的羊汤,小艺凝视片刻,默默轻叹:“还是我来吧。”
先从王先生最喜欢的羊汤学起。
小艺巧妙避开王先生繁复的煲汤调料,迅速向远在西北的家婆求助。电话那头,家婆听闻小艺所述,王先生煮肉需十余种调料,不禁轻笑:“不必理会他,羊肉烹饪其实简单。只需用自来水焯水去血沫,再配以几片良姜、砂仁、八角,少许麻椒,小火炖煮二十分钟即可。小艺一生所学,果然既简单又美味。出锅前加入几片萝卜,撒上葱段,即便东部沿海的媳妇也能烹制出满分羊汤。”
重温小艺家乡的温馨滋味——鲫鱼豆腐汤。这次,小艺请妈妈扮演外籍球员,电话那头,妈妈指导:“熬鱼汤,简单至极。你只需买条小草鱼,让老总帮你清理内脏,回家洗净,切几片姜,几段葱,热锅凉油。先将姜葱爆香,再加入鱼和米酒,待鱼煎至半熟,注入开水,慢炖十几分钟即可。”妈妈讲解得详尽入微。某夜,王先生外出未归,小艺炖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鱼头汤,王先生喝得浑身舒坦,几乎泪眼朦胧:“没想到,媳妇儿竟能做出如此美味的汤。”小艺轻轻一拳打在王先生身上。
即便偶尔也会出现失误,比如在制作馅饼的过程中。
东北汉子王先生对面点情有独钟,而小艺却偏爱白米饭,似乎与面点缘分不深。某日,小艺在“下厨房”发现一款快手陷饼食谱,便兴冲冲地给王先生发微信:“今夜,我为你亲手做韭菜馅饼。”
购得苋菜与小麦面粉,依照药方精心剁馅,却在揉面擀皮时遭遇难题。面团稀薄如婴儿米糊,虽添加小麦面粉,却仍需兑水,反复调整后仍难以成形,只得咬牙擀饼。然而,擀皮技艺亦非易事,薄厚适度至关重要。初涉面食制作,小艺对“中间厚、两侧薄”的技巧一知半解,所擀皮面厚薄不一,馅饼入铛,果然“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