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递之道,在于丈夫的立场,此立场亦塑造了妻子的社会地位。
爱的传递方式多样,我的母亲,一位江南风韵的女性,身姿曼妙,与北方农村的审美略有出入。两位嫂嫂常在婆婆耳边嘀咕她身体不佳,担忧她未来可能无法生育。父亲闻言怒斥两位姑妈,赞许母亲的风姿,认为知识分子应具备这样的气质,而非粗手大脚。在十里八村,父亲因对爱的理解而声名远扬,姥姥家也因此深感母亲嫁给他,是何等的福气,即使付出再多,也是理所当然。
某日,父亲酒后失态,当众言辞狂放:“我生平最自豪之事,便是娶得一位既知书达理又貌美如花的妻子。当年追求她者众多,皆官位显赫,然她独择我而嫁。我若失去理智,亦绝不容她不悦。除我母亲外,若有人让她受委屈,在我面前便无需多言,我绝不会容许。”
众人皆惊愕不已,即便我奶奶已被赋予权力,您认为她能否行使?您是否记得,我父亲当年是否曾醉酒失态?
便是确立这首次规矩,后续的麻烦事便显著减少。多年来,我家鲜有争执。若家人同心协力,何须他人多言?即便有人妄加评论,也当作未曾听闻。我的父亲更是严禁他人对我家事务指手画脚。
他孝顺却常感无奈,对姥姥的起居饮食虽照料周全,却从不容许将老人的言语当作圣旨。他明确指出:若她行事混沌,你亦不可随波逐流。
丈夫的见解至关重要,若他真心致力于克服难关,便无难题不可逾越。
视妻子为家中至宝,方能赢得她的珍视与尊重。
爱的条件:在我父亲眼中,亲朋好友的恳求往往能得到他的深思熟虑。他戒烟戒酒,生活简朴,乐于资助子侄学业,然而,他却从不要求妻子和女儿为助人而牺牲日常生活的幸福。
姑妈对妈妈抱怨说,一件长大衣就能满足他们一家几个月的日常所需。然而,爸爸却认为母亲无需因买这件大衣而节省开支,资助姑妈。他常说:“你吃穿不愁,孩子上学也是我掏的钱,至于你大嫂的穿着,你何必多管呢?”
此地的乡村风俗对女性存有偏见,规定餐厅内女性儿童不得与男性同席用餐,仅能在厨房就餐。然而,在我父亲携母亲返乡探亲时,却破例让母亲与家人共餐,享受每一顿的温馨。
农村的亲朋好友莅临我家,我们不仅热情上菜共餐,而且每当妈妈亲自下厨,她身着围裙坐在桌旁,即便众人皆欲动筷,却无人敢先,这份对家庭主妇的尊重,不言而喻。
这正是我家独特的风俗。起初,姑妈对此颇感不适,但父亲却告诉我,既然你偏爱在餐厅厨房用餐,现在便随心所欲吧。无人会阻拦,我家崇尚随性,若你愿意,就请在此安坐,安心享用你的美食。
因此,我深知家婆哥嫂们所面临的困境与繁重事务,他们往往是被宠溺所致。关于爱的真谛,这些年来,我未曾目睹有人敢对母亲无礼,这一切都得益于父亲的严厉管教。